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牧草地建植与利用的技术要求,包括选址、土壤准备、草种选择、播种技术、田间管理及草地利用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牧草地的规划、建植、管理和合理利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stablishment and Utilization of Pasture 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836-2024《牧草地建植与利用技术规程》是一部规范牧草地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地方标准。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在选址与规划方面,标准明确要求建植前应对场地进行土壤测试,确保pH值在5.5至7.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同时强调要根据地形、气候条件合理布局,避免低洼积水区域,以保证排水畅通。
关于品种选择,标准指出应优先选用适应当地生态条件的优良牧草品种,如紫花苜蓿、多年生黑麦草等,并提倡混播种植,以提高草地的抗逆性和生产力。混播比例需根据当地实际确定,但一般建议豆科与禾本科的比例为1:2至1:4。
在建植方法上,标准推荐采用机械翻耕的方式进行整地,耕作深度控制在20至30厘米。播种时间宜选在春季或秋季,播种量依据不同品种而定,通常为每平方米10至30克。覆土厚度以种子直径的2至3倍为宜。
对于后期管理,标准特别强调了施肥的重要性,建议每年施用氮肥100至200公斤/公顷,磷肥50至100公斤/公顷,钾肥30至60公斤/公顷。同时要求定期修剪,留茬高度保持在5至10厘米,以促进分蘖和再生。
此外,标准还对病虫害防治提出了具体措施,提倡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确保牧草产品质量安全。
这些核心内容为牧草地的科学建植与高效利用提供了详实的技术指导,有助于提升草地生产性能,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