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低温环保沥青路面的设计、材料、施工、验收及养护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采用低温环保沥青混合料进行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沥青路面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Low-Temperature Environmental Asphalt Pa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P43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4/T 4827-2024《低温环保沥青路面技术规程》是由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的,主要用于指导低温地区环保型沥青路面的设计、施工和养护工作。以下是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最低气温不低于-25℃的区域,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沥青路面工程。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温度条件,确保了技术措施在特定气候条件下的有效性和经济性。
2. 材料要求
- 沥青材料应选用改性沥青或复合改性沥青,以提高路面的低温抗裂性能。
- 矿料需采用洁净、干燥且无风化的碎石,粒径分布需符合设计要求。这有助于保证混合料的强度和稳定性。
3. 配合比设计
- 配合比设计应综合考虑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以及水稳定性。通过试验确定最佳沥青用量,确保路面在各种气候条件下的使用性能。
- 推荐使用马歇尔试验法进行配合比设计,并结合冻融劈裂试验评估抗裂性能。
4. 施工工艺
- 摊铺温度应控制在160℃以上,碾压温度不低于140℃,以确保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度和粘结力。
- 压实过程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的原则,避免出现裂缝或松散现象。
5. 质量检验
- 路面施工完成后需进行弯沉测试,以验证路基和基层的承载能力。
- 抗滑性能检测应包括摩擦系数和构造深度两项指标,确保行车安全。
6. 环境保护
- 施工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扬尘和噪音污染,例如使用防尘网覆盖堆料场。
- 废弃的沥青混合料应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这些条款体现了该规程的核心理念,即在保障路面功能性的基础上,兼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通过对上述内容的深入理解和严格执行,可以有效提升低温地区的道路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