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内蒙古东部地区丹参育苗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管理措施及质量控制。本文件适用于内蒙古东部地区丹参的育苗生产及相关技术指导。
Title:Inner Mongolia Eastern Region Salvia Miltiorrhiza Seedling Cultivation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内蒙古东部区丹参育苗技术规程》(DB15/T 3661—2024)是针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特定自然条件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丹参育苗工作。以下选取了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选址与准备环节中,标准明确要求育苗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且土层深厚的地块,并强调土壤pH值应在6.0至7.5之间。这主要是因为丹参适宜在微酸性至中性环境中生长,过酸或过碱的土壤都会影响其正常发育。此外,还提到要进行深翻整地并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作为基肥,以确保幼苗有足够的养分供应。
其次关于种子处理部分,标准指出种子播前需用温水浸泡24小时,然后捞出晾干备用。这样的预处理可以提高种子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同时建议采用条播方式,行距保持在30厘米左右,播种深度控制在1-2厘米为宜。
再者,在田间管理方面,标准特别强调了水分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要求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并且定期检查植株健康状况,一旦发现病虫害迹象立即采取相应措施予以防控。对于病害可选用波尔多液等药剂喷洒预防,而针对虫害则推荐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菌制剂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最后,在采收时间上,标准规定当丹参地上部分枯黄时即可收获,通常是在秋季霜降前后进行。此时根部积累的药效成分达到峰值,有利于提高药材质量。收获后需要及时清洗泥土,并按照一定规格分级存放,避免因不当保存导致品质下降。
以上是对《内蒙古东部区丹参育苗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