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北京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技术要求、管理流程、分类标识、设施配置及监督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规划、实施、运营和管理。
Title:Technical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Urban Living Waste Classific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2110T 0015—2024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技术管理规范》作为辽宁省地方标准,对城市生活垃圾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理等环节提出了明确要求。以下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首先,该标准明确规定了生活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标准指出,应按照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进行分类。其中,可回收物包括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有害垃圾涵盖废电池、废灯管、过期药品等;厨余垃圾为家庭产生的食物残渣及厨房废弃物;其他垃圾则指上述三类之外的生活垃圾。这一分类方法既符合国际通行做法,也便于实际操作。
其次,在分类投放环节,标准强调居民应当在指定地点分类投放垃圾,并鼓励使用智能化设备辅助分类。例如,可以设置具有自动识别功能的智能垃圾桶,帮助居民准确投放各类垃圾。同时,标准还提倡建立积分奖励机制,激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
第三,关于垃圾收集与运输,标准要求采用密闭式车辆进行运输,防止沿途撒漏造成二次污染。并且规定不同种类的垃圾应分别收集、单独运输,不得混装混运。此外,还特别提到,对于有害垃圾的收集,需配备专用容器,并定期由专业机构进行安全处置。
再者,针对垃圾处理环节,标准提出要优先采用资源化利用的方式处理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比如,通过机械分选、生物发酵等技术手段实现资源再生。而对于无法资源化的其他垃圾,则应送至正规填埋场或焚烧厂处理。值得注意的是,标准特别强调焚烧过程中要确保烟气达标排放,避免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标准还明确了监督管理的相关内容。要求各级政府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定期开展检查评估工作,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同时,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监督,共同促进垃圾分类工作的深入开展。
综上所述,《DB2110T 0015—2024 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技术管理规范》从多个维度规范了城市生活垃圾全过程管理流程,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