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本要求、工作程序、评估内容、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各类建设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
Title:Code for geological hazard risk assess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P59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5/T 1625—2024《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规程》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的关于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地方标准。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该规程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明确了规程的应用场景,确保在特定区域内开展相关活动时有据可依。
2. 术语和定义:规程对“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关键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地质灾害”是指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破坏环境的地质现象。准确的术语定义有助于统一理解和执行标准。
3. 评估流程:规程规定了评估的基本步骤,包括资料收集与分析、现场调查、危险性分区及评价、综合评估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具体的要求,如资料收集应涵盖地质、气象、水文等方面的信息,现场调查需覆盖评估区内的主要地质灾害点。
4. 危险性分区:根据地质灾害的类型、规模、发育程度以及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程度,将评估区划分为不同等级的危险性分区。这种分区有助于更精准地识别风险区域,为后续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依据。
5. 评估报告编制:要求评估报告内容详实,包括项目概况、评估依据、方法、结果等内容。特别强调了对潜在地质灾害的预测和防范措施建议,这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部分。
6. 附录部分:规程附录提供了详细的表格模板和技术参考数据,帮助评估人员规范操作,提高工作效率。这些附录内容对于实际操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通过以上条文的解读可以看出,DB45/T 1625—2024规程不仅提供了理论指导,还结合广西地区的实际情况给出了具体的实践指南,对于促进当地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