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海洋灾害中水母监测的技术要求、监测方法、数据处理与分析以及预警预报的流程。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沿海地区的水母监测及相关预警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Jellyfish Monitoring in Marine Disaster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748—2024《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技术规程》为山东省地方标准,于2024年实施。该标准规定了海洋灾害中水母监测的技术要求和方法,适用于山东省近岸海域的水母灾害监测工作。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标准明确指出水母监测的主要目的是及时掌握水母暴发的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在监测点布设上,要求根据历史资料和实地调查结果合理布局监测站点,确保代表性与连续性。例如第5.1条提到“监测站点应覆盖主要水母暴发区域,并兼顾不同水深条件下的监测需求”,这强调了站点设置需全面考虑水母活动规律及环境差异。
关于监测频率,第5.2条规定“每月至少开展一次常规监测,在水母活跃期应加密至每周一次”。这一要求旨在保证数据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特别是在夏季等高风险季节,频繁监测能够更有效地捕捉到水母群动态变化。
采样方法方面,第6.1条推荐采用拖网法或浮游生物网法采集样本,同时规定网具开口面积不得小于0.1平方米,以确保样本具有统计学意义。此外,还应记录每次采样的时间和深度信息,以便后续分析。
在数据分析环节,第7.1条指出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包括种类、数量、个体大小等指标。对于特定种类如海月水母等,还需进一步评估其生态影响程度。通过建立长期数据库,可以更好地理解水母种群的季节性变化模式。
标准还特别强调了安全防护措施,在第9章中提出所有参与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并配备必要的防护装备,如防刺手套、防水服等。遇到大规模水母暴发现象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采取适当措施减少对公众健康的威胁。
总之,DB37/T 4748—2024为规范山东省海洋灾害水母监测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有助于提高应对水母灾害的能力,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