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莱芜猪的术语和定义、品种特征、保种要求、繁育技术、饲养管理及疫病防控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莱芜猪的保种、繁育及养殖等相关活动。
Title:Local Breed of Livestock and Poultry - Part 7: Laiwu Pig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T 4573.7—2024是山东省地方标准中关于畜禽地方品种的重要规范,其中第七部分专门针对莱芜猪的保护与利用提出了具体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品种特征描述
标准明确指出,莱芜猪应具有独特的外貌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例如,其体型中等偏小,毛色为黑白花或全黑,头部较宽且额部有明显皱纹。这些特征不仅是识别莱芜猪的基础,也是维持其遗传多样性和独特性的关键因素。养殖者在繁育过程中需严格遵循这一标准,确保后代保持这些典型特征。
2. 饲养管理
在饲养管理方面,标准强调了环境控制的重要性。要求圈舍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此外,饲料配方需根据莱芜猪的生长阶段调整,保证营养均衡的同时避免使用任何违禁药物添加剂。这不仅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还能保障猪肉品质安全。
3. 繁殖技术
对于繁殖环节,标准提出了具体的配种建议和技术操作流程。如推荐采用人工授精技术以扩大优良种公猪的影响范围,同时规定母猪初配年龄不得早于8月龄,产仔间隔时间不少于6个月等。这些措施旨在优化繁殖性能,促进种群健康稳定发展。
4. 疾病防控
疾病防控是保证莱芜猪健康成长的关键环节。标准要求建立完善的免疫程序,定期对猪群进行健康检查,并采取生物安全措施防止疫病传播。特别提到,在疫苗接种时应选择经过批准的产品,并严格按照说明书执行,避免因不当操作导致不良反应。
5. 屠宰及加工
针对屠宰加工过程,标准设定了严格的卫生标准和质量检测指标。包括宰前静养时间不得少于12小时,屠宰后需立即冷却胴体至0℃~4℃范围内存放,以及对肉品进行瘦肉率、脂肪含量等理化指标测定。通过这些细致的规定,可以有效提升莱芜猪肉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DB37/T 4573.7—2024》为莱芜猪的科学养殖提供了全面指导,从品种特性到饲养管理再到最终的产品加工都做出了明确规定。遵循此标准不仅能够保护这一珍贵的地方畜禽资源,还有助于推动当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