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划要求、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及评价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的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Guideline for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Street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08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建设指南》(DB14/T 3082—2024)是由山西省发布的省级地方标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的规划建设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首先,在总则部分明确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建设应遵循保护优先、合理利用、科学规划、持续发展的原则。这意味着在街区建设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的保护,还要考虑其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协调性,确保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平衡。
其次,在选址与布局章节中强调了街区位置的选择需充分考虑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分布情况以及周边环境条件。合理的空间布局能够有效促进不同非遗项目之间的交流互动,同时便于游客体验和学习。例如,将手工艺制作区设置在靠近展示区的位置,方便参观者直观了解制作过程。
再者,关于基础设施建设的要求特别提到要保证电力供应稳定、通信设施完善,并且要预留足够的公共空间用于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这些硬件设施的支持是保障街区正常运营的基础,也是提升游客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此外,对于运营管理方面提出了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的要求,包括但不限于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负责日常事务处理、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商户行为等。良好的管理体系有助于维护整个街区的良好秩序,同时也为非遗项目的长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最后,在社会效益评估这一部分规定了定期开展效果评价的重要性。通过收集社会各界反馈信息,及时调整优化措施,以期达到最佳的社会效益。这不仅体现了政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视程度,也为其他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
综上所述,《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建设指南》从多个维度全面指导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街区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指导意义。希望相关单位和个人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