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晚播绿豆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与种子处理、播种、田间管理、病虫草害防治、收获与贮藏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晚播绿豆的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Late-sown Mung Bean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7/T 407-2024《晚播绿豆生产技术规程》是河南省针对晚播绿豆种植制定的技术规范。以下对规程中的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品种选择:规程要求选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优质高产的晚播专用品种。这主要是因为晚播绿豆面临生育期缩短的问题,需要选择早熟或半冬性品种以确保在不利气候条件下也能正常成熟。
2. 播种时间:规定晚播绿豆的最佳播种时间为6月上旬至中旬。这一时间段既能避开春季低温影响,又能利用夏季充足的光热资源促进植株生长发育。
3. 播种方式与密度:推荐采用机械精量播种,行距控制在35-40厘米之间,每亩播种量为2.5-3公斤。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同时保证单株营养供给充足。
4. 田间管理措施:
- 水分管理:强调适时灌溉,特别是在开花结荚期需保持土壤湿润。
- 肥料施用:提倡基肥为主追肥为辅的原则,氮磷钾比例建议为1:2:1,并根据苗情适当补充叶面肥。
- 病虫害防治:明确了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其防治方法,如白粉病可用三唑酮等药剂喷雾处理。
5. 收获标准:当豆荚大部分变黄且籽粒变硬时即可开始收获。过早收获会影响产量和品质,而延迟收获则可能导致裂荚损失。
以上内容为核心技术要点,遵循这些指导原则有助于提升晚播绿豆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