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榆组织培养育苗的技术要求、操作流程、培养条件及移栽管理。本文件适用于白榆的工厂化育苗及其相关林业生产活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hite Poplar Tissue Culture Seedling Culti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 3705T 17-2024白榆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是由山东省东营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白榆的组织培养育苗技术流程,提高苗木质量和生产效率。以下将对其中的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明确了“外植体”、“继代培养”等专业术语的概念。例如,“外植体”是指从植物体上取下的用于组织培养的部分,这一步骤是整个组织培养过程的基础,直接影响到后续培养的成功率。
二、材料与方法
1. 外植体的选择与处理: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白榆枝条作为外植体,并对其进行严格的消毒处理,以减少污染风险。
2. 培养基配制:规定了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及其比例,如MS基本培养基、蔗糖浓度以及琼脂添加量等,确保营养供给充足且均衡。
3. 温湿度控制:要求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培养,包括温度范围(通常为25±2℃)、光照强度及时间安排等。
三、操作步骤
1. 接种:将处理好的外植体接入已准备好的培养基中,注意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
2. 初代培养:在此阶段需密切观察生长状况并及时调整环境参数。
3. 继代培养:当芽点长至一定高度时转入新的培养基继续培养,此过程可重复多次直至达到所需数量。
4. 移栽驯化:待幼苗长势良好后逐渐降低温室内的湿度并增加通风量,最终移至大田环境中适应自然条件。
四、质量要求
1. 成活率:规定了合格品应达到的最低成活率标准。
2. 生长指标:包括株高、茎粗等方面的具体数值要求。
3. 抗逆性测试:通过模拟恶劣气候条件来检验苗木抵抗能力是否符合预期。
五、注意事项
强调了实验记录的重要性,要求详细记载每次操作的时间、温度、湿度等信息以便于追溯和改进;同时提醒工作人员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等问题发生。
以上是对《DB 3705T 17-2024白榆组织培养育苗技术规程》部分重要内容的深入解析,希望能帮助相关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