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质量要求、服务流程及评价与改进。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小麦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提供、管理和评价。
Title:Specification for Socialized Services of Wheat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小麦生产社会化服务规范》(DB3711/T 156-2024)是山东省日照市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小麦生产的各个环节,提升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首先明确了“小麦生产社会化服务”的概念,即为小麦种植提供耕、种、管、收等全过程的服务。这一定义强调了服务的全面性和专业性,要求服务提供者具备相应的技术能力和管理经验。
服务内容与要求
1. 耕作服务
标准规定了耕作服务应包括土地平整、深松深耕等内容。特别指出耕作深度应达到25厘米以上,以确保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播种质量,还能有效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2. 播种服务
播种时种子处理、播种量、行距等都有严格的要求。例如,推荐使用包衣种子,并建议每亩播种量控制在8-10公斤之间,行距保持在18-20厘米。这些措施可以保证出苗率和均匀度,为后续生长奠定良好基础。
3. 田间管理服务
包括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灌溉需根据土壤湿度适时进行,避免过度或不足;施肥则提倡测土配方施肥,根据不同地块的具体情况调整氮磷钾的比例;病虫害防治上主张采用绿色防控技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
4. 收获服务
收获时机的选择至关重要,应在蜡熟末期至完熟初期进行。此外,机械化收获时应注意损失率不超过2%,籽粒破碎率不超过5%。这些指标直接关系到最终产量和品质。
质量管理
服务组织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员工开展培训,确保其掌握最新的农业技术和操作规程。同时,鼓励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如物联网、大数据分析等,实现生产过程全程可追溯。
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是整个服务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服务提供方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并制定应急预案,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迅速响应。
通过上述条文可以看出,《小麦生产社会化服务规范》不仅涵盖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流程管理,还特别注重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力求在保障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生态平衡。这对于推动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