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路面的原材料要求、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及质量检验与验收。本文件适用于采用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材料进行新建、改建和养护的沥青路面工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ubber Powder Composite Modified Asphalt Pavement
中国标准分类号:U416.217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3/T 3007-2024《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路面技术规范》是一项专门针对利用废胎胶粉对沥青路面进行改性的技术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原材料要求
1. 废胎胶粉的选择
标准明确指出,废胎胶粉应来源于废旧轮胎,且需经过严格筛选和处理。胶粉的粒径、分散度及化学成分直接影响到最终路面的质量。具体而言,胶粉的最大粒径不应超过0.5毫米,并且需要具备良好的分散性和稳定性。
2. 沥青的选择
沥青作为主要原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决定了路面的性能。标准强调了沥青的各项指标,包括针入度、软化点以及延度等。此外,还特别提到对于高粘度沥青的选择,以确保在高温条件下仍能保持较好的路用性能。
生产工艺
1. 混合比例
在废胎胶粉与沥青的混合过程中,标准给出了推荐的比例范围。通常情况下,废胎胶粉占总重量的6%-10%为宜。这一比例既能有效改善沥青的性能,又不会因添加过多而导致成本上升或施工难度增加。
2. 搅拌条件
搅拌是确保废胎胶粉均匀分布于沥青中的关键步骤。标准规定了具体的搅拌时间和温度,建议搅拌时间为15-20分钟,温度控制在180℃左右。这样的条件能够保证废胎胶粉充分熔融并与沥青紧密结合。
性能测试
1. 抗车辙性能
抗车辙性能是衡量改性沥青路面使用寿命的重要指标。根据标准,通过马歇尔试验法测定的动稳定度应不低于8000次/mm。这表明改性后的沥青路面在承受车辆荷载时具有较强的抵抗变形能力。
2. 低温开裂性能
在寒冷地区,沥青路面容易出现低温开裂现象。为此,标准设定了较低温度下的弯曲梁试验条件,要求试件在-10℃下弯曲至断裂前的弯曲应变不小于2500微应变。这一要求有助于提高路面在低温环境下的适应性。
施工与验收
1. 施工准备
在正式施工之前,应对基层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处理,确保表面清洁和平整。同时,还需对所需机械设备进行全面检修,确保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2. 质量验收
工程完成后,按照标准规定的检测项目逐一进行验收。主要包括压实度、厚度、平整度以及外观质量等方面。只有当所有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时,方可认定为合格工程。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废胎胶粉复合改性沥青路面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原材料选择到成品验收的全过程,而且注重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相结合,为推动绿色交通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