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共享社·幸福里”建设的基本原则、规划要求、设施建设、运营管理及评价改进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浙江省内开展“共享社·幸福里”建设的社区及相关单位。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of \"Shared Community · Happy Home\"
中国标准分类号:A41
国际标准分类号:0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共享社·幸福里”建设规范》(DB3303/T 080—2024)是温州市为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和居民幸福感提升而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规范。以下将从多个重要条文中进行深度解读。
一、总体要求
该部分明确了建设的基本原则,包括以人为本、党建引领、多方参与、资源整合等。特别强调了要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通过党建引领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格局。这为后续具体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
规范指出,应建立由社区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体,业委会、物业公司以及各类社会组织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协作机制。同时规定了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制度,用于协商解决重大事项。这一机制的设计有助于打破传统单一管理模式,实现多部门联动,提高决策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服务设施配置
在服务设施方面,提出了人均公共活动空间不低于1平方米的标准,并且要求设置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娱乐场所、健身锻炼区域等功能分区。此外还特别提到要注重无障碍设施建设,确保所有人群都能平等享受公共服务。这些措施旨在创造一个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满足不同年龄层居民的需求。
四、智慧化建设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慧社区”的概念也被引入其中。规范鼓励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科技手段提升管理水平。比如可以通过智能门禁系统加强安全管理,利用物联网技术监测环境质量变化情况等等。通过智慧化改造可以有效降低运营成本,同时也能让居民享受到更加个性化精准的服务体验。
五、评价体系构建
最后,在评估反馈环节也做出了明确规定: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来衡量项目实施效果。其中包括但不限于满意度调查结果、投诉处理及时率等多个维度。只有当各个指标都达到预期目标时才能认定为成功案例。这样做不仅能够客观反映工作成效,也为未来类似项目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参考。
综上所述,《“共享社·幸福里”建设规范》从宏观到微观全方位地对如何打造理想型现代化社区给出了指导性意见。它既体现了政府对于改善民生福祉的决心,同时也反映了新时代背景下社会治理模式转型的趋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