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青海省地下水资源管控和预警的指标体系、监测方法及评价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管控和预警工作的实施与管理。
Title:Qinghai Provincial Underground Water Control and Early Warning Indicator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30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342-2024《地下水管控预警指标》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和指导青海省地下水的管理和保护工作。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行政区域内地下水的监测、评价及预警管理。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确保了在特定地理区域内的统一管理。
2. 术语和定义:标准中对“地下水”、“监测井”等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地下水”被定义为埋藏于地表以下的重力水,这一定义有助于避免概念上的混淆,保证数据收集的一致性。
3. 监测频率与内容:标准要求每年至少进行两次常规监测,并根据需要增加临时监测次数。监测内容包括水位、水质(如pH值、电导率)以及水量变化等。这种定期且全面的监测有助于及时发现地下水状态的变化趋势。
4. 预警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水位下降速率、水质恶化程度等多维度的预警指标体系。当某一指标超出设定阈值时,即触发相应级别的预警机制。这一体系的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因素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提高了预警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5. 应急响应措施:针对不同等级的预警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应对策略。比如,在一级预警状态下,需立即停止可能造成进一步损害的人类活动,并启动紧急补救方案。这些措施能够有效控制事态发展,减少损失。
6. 信息共享与公众参与:强调各级政府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建设,同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地下水保护工作中来。通过加强宣传力度,提高民众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良好氛围。
7. 监督检查机制:规定由相关部门负责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检查考核工作,确保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对于违反规定的单位和个人将依法给予处罚,从而维护法律权威性和严肃性。
以上几点只是整个标准中的部分内容,但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而有效的管理体系框架,对于促进青海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