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毛类纺织品循环再利用的基本要求、分类、收集、分拣、处理、再生利用及质量控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毛类纺织品的循环再利用过程及相关管理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cycling and Reusing of Wool Textiles
中国标准分类号:W51
国际标准分类号:59.08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T 4834-2024《毛类纺织品循环再利用技术规范》是江苏省发布的关于毛类纺织品循环再利用的重要标准。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本标准规定了毛类纺织品在循环再利用过程中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收集与分类、预处理、再生利用等环节的技术要求。适用于羊毛、羊绒及其他动物纤维制成的纺织品,包括服装、家纺用品等。
基本要求
1. 环保性:在循环再利用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避免使用有害化学物质。
2. 安全性:确保再生产品对人体无害,符合相关安全标准。
3. 经济性:通过合理的工艺和技术手段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
收集与分类
- 收集方式:鼓励采用社区回收箱、专业回收机构等多种形式进行收集。
- 分类标准:根据纤维种类、颜色、污染程度等因素进行细致分类,以便后续处理。
预处理
- 清洁处理:去除织物表面的污垢、油脂等杂质。
- 开松处理:将成块或成团的纤维材料打散,便于进一步加工。
- 分梳处理:通过机械作用使纤维得到充分伸直和平行排列。
再生利用
- 纺纱工艺:采用合适的纺纱设备和技术,将处理后的纤维制成纱线。
- 织造工艺:利用再生纱线生产新的纺织品,需注意保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 质量控制:在整个再生利用过程中,应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最终产品的品质达标。
以上内容是对DB32/T 4834-2024标准中部分核心条款的深入解析。遵循这些规范不仅有助于推动毛类纺织品的可持续发展,还能促进循环经济模式在我国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