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寒草地生产力和草畜平衡预测的技术方法、数据采集要求、计算模型及评价指标。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高寒草地的生产力评估与草畜平衡预测,为草地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Prediction of Productivity and Carrying Capacity Balance in Alpine Grassla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334-2024高寒草地生产力和草畜平衡预测技术规范》是青海省针对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制定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提高草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草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下将选取该标准中的几个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范围与适用对象
本标准适用于青海省高寒草地地区的生产力评估及草畜平衡预测工作。这意味着其主要面向的是青海省内具有典型高寒气候特征的草原区域,包括但不限于三江源地区。这一规定明确了标准的应用范围,确保了技术措施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数据采集要求
标准中明确规定了数据采集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方法。例如,在植被调查方面,要求采用样方调查法,并且每个样方面积不得小于1平方米;在土壤采样时,则需按照每公顷设置一个样品点的标准执行。这些具体的操作细则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明确指导,有助于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生产力计算模型
标准提出了基于光合作用理论构建的草地生产力估算模型。该模型考虑到了温度、降水、光照强度等多个影响因素,能够较为精确地反映不同条件下草地植物群落的生长状况。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对于多年生牧草与一年生杂草比例变化趋势的监测,这对于合理安排放牧活动至关重要。
草畜平衡分析框架
为了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标准建立了草畜平衡分析框架。首先需要根据历史资料确定单位面积草地所能承载的最大牲畜数量;然后结合当前年份的实际植被覆盖度调整载畜量;最后还需预留一定比例的剩余草地作为应急储备。这种动态管理模式有利于防止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退化问题发生。
实施建议
鉴于高寒草地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在实施过程中应当注重长期监测与短期干预相结合。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数据库系统记录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另一方面也要及时采取措施应对突发状况如极端天气事件等可能对草地健康造成威胁的因素。同时鼓励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工作效率,比如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快速获取大面积区域内的植被信息。
总之,《DB63T 2334-2024高寒草地生产力和草畜平衡预测技术规范》是一部集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件,它不仅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同时也为广大基层管理人员提供了实用性强的操作指南。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地区借鉴此经验,共同推动全国范围内草地资源保护与利用事业的发展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