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天然草原主要害虫灾害损失及防控评估的技术要求、方法和流程。本文件适用于青海省天然草原主要害虫灾害的监测、损失评估及防控效果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Assessment of Pest Disaster Loss and Control on Natural Grass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 72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3T 2322-2024 天然草原主要害虫灾害损失及防控评估技术规范》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天然草原主要害虫灾害的损失评估与防控工作。以下将选取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害虫”、“灾害损失”等核心概念。例如,“害虫”被定义为对草原生态系统造成危害的昆虫或其他节肢动物;而“灾害损失”则指由于害虫侵害导致的草地生产力下降、生态功能受损等情况。这些定义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其次,在灾害调查环节中,强调了调查方法的重要性。标准指出应采用系统抽样法或随机抽样法确定调查点,并要求每个调查区域内至少设置5个以上样本点。同时,对于不同种类害虫的监测频率也有明确规定:如草地螟每年需监测两次,而蝗虫则要求春夏两季分别进行一次全面普查。这确保了数据收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再者,在损失评估方面,该标准提出了基于生物量减少百分比来计算经济损失的方法。具体而言,当某区域内的牧草生物量因害虫侵害减少了10%-20%时,其经济损失系数设定为0.8;若超过50%,则系数上升至1.2。这一量化方式便于各级管理部门快速掌握受灾程度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关于防控策略部分,特别提到综合防治原则,即结合物理防治、化学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多种手段实施综合治理。例如,在使用化学农药时必须遵循最小剂量原则,并优先选用高效低毒产品;而对于天敌资源丰富的地区,则鼓励通过保护和利用本地捕食性昆虫等方式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最后,在信息管理与报告制度上,要求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库,包括但不限于历年来的监测记录、防控方案及其效果评价等内容。并且规定每年度结束后一个月内需向上级主管部门提交年度总结报告,以便于统筹规划全省范围内的草原保护工作。
综上所述,《DB63T 2322-2024》不仅涵盖了从现场调查到最终决策的全过程,还体现了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思想理念,对于维护青海高原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天然草原健康稳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