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敞开式TBM水工隧洞施工过程中岩爆微震监测与预警的技术要求、监测方法、数据分析及预警流程。本文件适用于采用敞开式TBM施工的水工隧洞工程中岩爆风险的监测与预警。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Microseismic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of Rockburst in Water Tunnel Construction by Open-type TBM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5/T 4790-2024敞开式TBM水工隧洞岩爆微震监测预警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针对敞开式隧道掘进机(TBM)在水利水电工程中水工隧洞施工过程中,由于岩爆现象引发的安全隐患而制定的技术规范。该标准从监测体系构建、设备选型到数据分析与预警机制等方面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以下将围绕几个关键条文展开深入解读。
一、监测范围与布设原则
根据规程第3.1条,“监测范围应覆盖整个TBM工作面及其后方至少100米的范围”。这一规定旨在确保能够及时捕捉到岩爆发生的早期信号。具体而言,在距离掌子面较近的位置设置密集监测点,而在远离掌子面区域则可适当减少监测密度。同时,要求沿隧道轴向每隔5至10米布置一个监测断面,并且每个断面上至少要有两个相互垂直方向上的传感器阵列。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全方位地获取岩体应力变化信息,提高监测精度和可靠性。
二、传感器选择与安装
第4.2条指出,“应选用高灵敏度、低噪声水平的加速度计作为主要监测手段”。这是因为岩爆通常伴随着强烈的震动现象,只有具备足够灵敏度的仪器才能准确记录下这些微小但重要的振动特征。此外,还强调了传感器安装时需注意密封防水处理,以防止因潮湿环境导致数据失真或设备损坏。对于埋置深度超过30米的情况,则建议采用光纤光栅式压力传感器替代传统电测式设备,因为后者更耐高压环境。
三、数据分析方法
规程第5.3条明确了数据分析的基本流程:“首先通过频谱分析确定主要频率成分;其次利用小波变换提取瞬态特征;最后结合历史数据建立概率模型评估风险等级。”这种方法综合运用了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和统计学原理,有助于更科学地判断当前工况下的安全状况。特别是当发现某些特定频率成分突然增强时,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避免事故进一步扩大。
四、预警机制建立
第6.1条规定,“预警级别分为三级:蓝色(低风险)、黄色(中等风险)和红色(高风险)。一旦监测值达到相应阈值即触发对应级别的警报。”这一体系为现场管理人员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南。例如,在蓝色预警状态下可以继续正常作业,但需要加强巡查力度;而进入红色预警阶段就必须暂停施工并撤离人员至安全地带。值得注意的是,各级别之间的过渡条件也作了明确规定,比如当连续三次检测结果均处于同一级别之上时,则自动升级一级预警。
五、应急响应措施
最后,在第7章中特别强调了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应对策略。“所有参与救援工作的人员必须穿戴齐全个人防护装备,并按照事先制定好的疏散路线迅速撤离现场。”同时要求施工单位定期组织演练活动,确保每位员工都能熟练掌握正确的逃生技能。另外,还提出了建立长效机制的要求,即每完成一次重大危险源排查之后都要撰写总结报告,并将其存档备查,以便日后参考借鉴。
综上所述,《DB65/T 4790-2024敞开式TBM水工隧洞岩爆微震监测预警技术规程》不仅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后期维护全过程的技术要点,而且注重实际操作中的细节把控,对于保障此类工程项目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