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火龙果采收、预冷、分级、包装、贮藏和运输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火龙果的保鲜及流通环节的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itaya Preser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11T 217-2024《火龙果保鲜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火龙果采后保鲜的技术规范。这项标准对火龙果从采摘到储存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具体要求,旨在延长火龙果的保鲜期,提高其商品价值。
首先,在采摘环节中,标准强调火龙果应在晴天早晨或傍晚进行采摘,并且要避免雨天采摘。采摘时应使用剪刀等工具,避免损伤果实表面,同时注意不要损伤果柄。这样可以减少病原菌入侵的机会,降低腐烂率。
其次,在预冷处理方面,标准指出火龙果采摘后应及时进行预冷处理,将果实温度降至10℃-15℃之间。预冷方法可采用自然通风冷却或者强制通风冷却。通过有效的预冷处理,可以迅速排除田间热,抑制呼吸作用,保持果实的新鲜度。
再者,关于包装与贮藏,标准建议选用透气性良好的包装材料,如网袋或塑料周转箱,并在包装内放置吸湿剂以吸收多余的水分。贮藏环境需控制在温度10℃-12℃、相对湿度85%-90%条件下,定期检查果实状况,及时剔除病变或腐烂的果实。
此外,标准还提到气调贮藏技术的应用。通过调节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来延缓果实衰老过程。一般而言,氧气含量维持在2%-5%,二氧化碳含量不超过5%为宜。此法能够显著提升火龙果的保鲜效果。
最后,运输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保持低温环境,尽量缩短运输时间,防止剧烈震动导致果实受损。到达目的地后,应尽快分拣入库,按照不同等级分别存放。
综上所述,《火龙果保鲜技术规程》从采摘、预冷、包装贮藏到运输等多个方面给出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方案,对于保障火龙果品质具有重要意义。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有助于实现火龙果的最佳保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