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翅果油树造林的术语和定义、造林地选择、造林设计、苗木培育、栽植技术和抚育管理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西省范围内翅果油树的人工造林及经营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teroceltis Tatarinowii Afforest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3050—2024《翅果油树造林技术规程》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翅果油树造林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适地适树原则:规程强调在选择造林地时应充分考虑地形、土壤和气候条件,确保翅果油树能够在适宜的环境中生长。例如,要求造林地的土壤pH值应在6.0-8.0之间,土壤厚度不低于50cm。
2. 苗木质量标准:规程对翅果油树苗木的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包括苗木的高度、地径、根系完整性和健康状况等。规定苗木高度不得低于40cm,地径不小于0.5cm,并且要求苗木无病虫害。
3. 造林密度与配置:根据不同的立地条件和经营目标,规程建议合理的造林密度。例如,在肥沃的平地,每公顷可种植167株;而在坡度较大的山地,则可以适当增加到222株/公顷。同时,还给出了几种常见的造林配置模式,如正方形配置和三角形配置,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树木生长均匀性。
4. 抚育管理措施:规程指出,造林后的第一年内需要进行三次以上的除草松土作业,每次间隔约两个月。此外,还特别提到在干旱季节要采取灌溉措施,保持土壤湿润,促进幼苗快速生长。
5. 病虫害防治:规程明确了翅果油树常见病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方法。对于常见的叶斑病,建议使用波尔多液或代森锰锌进行喷洒预防;而对于蚜虫等害虫,则推荐采用吡虫啉类杀虫剂进行控制。
6. 采种与更新:规程还涉及到了翅果油树的采种技术和林分更新策略。指出当翅果油树进入结实期后(通常为8-10年),每年秋季需及时采摘成熟果实,并妥善保存种子用于下一轮造林活动。同时,为了维持林分活力,规程建议每隔几年进行一次间伐或补植操作。
这些条文从选址、育苗、栽植到后期管理等方面全面覆盖了翅果油树造林过程中的关键技术环节,为实际操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