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样品管理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接收与登记、储存与保护、制备与使用、处置及记录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食品检验检测机构的样品管理工作。
Title:Specification for Sample Management of Food Testing and Inspection Organiz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07.10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4T 3038—2024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样品管理规范》是山西省发布的关于食品检验检测领域的重要地方标准。该标准对样品的接收、标识、储存、流转、处置等环节做出了明确规定,旨在提高食品检验检测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样品接收与登记
标准中明确要求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接收样品时应当仔细核对样品信息。具体包括:样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保质期、数量以及任何特殊要求等内容。如果发现样品存在破损或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应及时记录并通知送样单位。同时,需建立详细的样品接收登记台账,确保每一份样品都有据可查。这一步骤对于保证后续检测工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能够有效避免因样品问题导致的误差。
标识唯一性
为防止混淆和差错,标准强调每个样品都必须具有唯一的标识符。这一标识可以采用编号或其他形式,但必须在整个样品管理过程中保持一致且不可更改。通过实施唯一性标识制度,可以实现对样品从进入实验室到最终处理全过程的有效跟踪,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失误带来的风险。
储存条件控制
针对不同类型的样品,标准给出了相应的储存温度和湿度要求。例如,某些易腐败变质的生鲜食品需要冷藏保存;而化学性质不稳定的样品则可能需要避光或者干燥环境。此外,还应注意定期检查储存设施的状态,确保其正常运行,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防止交叉污染。严格遵守这些规定有助于延长样品的保存期限,保障检测结果的真实可靠。
流转过程中的管理
当样品需要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必须遵循严格的交接程序。每次转移都应有书面记录,注明转移原因、时间及经手人等信息。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明确责任归属,便于追溯。另外,在样品流转期间,还应该注意保护样品不受外界因素影响,比如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或是受到机械损伤。
处置方式的选择
一旦完成所有必要的检测项目后,如何妥善处理剩余样品成为了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根据标准的规定,如果样品不再具有利用价值,则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而对于那些仍有使用价值的样品,则可以退还给送样方或者其他合法途径加以利用。这种做法既符合环保理念又能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
综上所述,《DB14T 3038—2024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样品管理规范》从多个角度出发,为食品检验检测机构提供了全面而细致的操作指南。只有严格按照该标准执行各项任务,才能真正实现高效准确的服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