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白洋淀地区药用植物菖蒲的人工栽培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条件、种苗选择与处理、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白洋淀及其周边地区菖蒲的规范化人工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rtificial Cultivation of Acorus calamus in Baiyangdian Medicinal Plant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31/T 093-2024 白洋淀药用植物菖蒲人工栽培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白洋淀地区菖蒲人工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从几个关键部分进行解读:
一、选址与整地
标准中规定,菖蒲种植应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地块。要求耕层深厚,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pH值在6.5-7.5之间。整地时要深耕细作,施足基肥,一般每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
二、繁殖方法
推荐采用分株繁殖和种子繁殖两种方式。分株繁殖应在春季3-4月或秋季9-10月进行,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母株,每丛保留3-5个芽眼。种子繁殖则需提前催芽处理,播种深度2-3厘米,覆土后保持湿润。
三、田间管理
定苗后要及时查苗补苗,保证每平方米留苗80-100株。生长期要勤除杂草,适时追肥,通常每月追施一次稀薄人畜粪尿水。水分管理至关重要,既要保持土壤湿润又不能积水,特别是在雨季要注意排水防涝。
四、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定期巡视观察,发现病虫害及时采取措施。可选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化学农药,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使用,避免产生抗药性。
五、采收加工
一般在秋季地上部分枯黄时采收。挖出根茎后去除泥土杂质,切成适当长度,晒干或烘干至含水量低于12%即可入库保存。整个过程中要注意环境卫生,防止二次污染。
六、档案记录
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包括品种来源、种苗数量、田间管理措施、病虫害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等信息,以备查阅和追溯。
以上是该标准中的重点内容,希望对从事菖蒲种植的人员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