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富硒香菇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菌种选择与制备、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范围内富硒香菇的栽培生产及相关质量管理活动。
Title:Rules for Cultivation Technology of Selenium-enriched Shiitake - Part 2: 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3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09T 308.2-2024《富硒香菇 第2部分:栽培技术规程》是陕西省地方标准的一部分,主要规范了富硒香菇的栽培技术要求。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菌种选择与处理
标准指出,菌种应选用经过审定、适应当地环境条件且具有高产优质的品种。在使用前需对菌种进行质量检测,确保无病虫害感染,并按照规定的方法进行扩繁和保存。这一要求旨在保证栽培过程中的菌种健康状况良好,从而提高产量和品质。
2. 栽培基质配制
基质材料的选择至关重要,应以木屑为主料,辅以适量稻草或麦秸等有机物。基质含水量控制在55%-60%之间,pH值调节至5.5-6.5范围内。此外,还需加入一定比例的硒源物质,如亚硒酸钠溶液,以实现富硒效果。合理的基质配方能够为香菇生长提供必要的营养成分,同时促进硒元素的有效吸收。
3. 栽培环境管理
香菇栽培过程中,温度、湿度以及光照条件需要严格控制。标准建议出菇阶段室温保持在12℃-18℃,空气相对湿度维持在85%-95%左右。通风换气要适度,避免直射阳光照射到培养架上。良好的环境管理有助于减少病虫害发生概率,提升产品外观及内在品质。
4. 病虫害防治
提倡采用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和生物制剂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病虫害防控。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和其他化学药剂。通过建立完善的预防机制,可以有效降低因病虫害导致的质量损失。
5. 收获与分级
当香菇伞盖展开至一半左右时即可采收。采收时要注意轻拿轻放,防止机械损伤。收获后的鲜菇应及时进行分选分级,依据大小、色泽等因素划分不同等级。这样不仅有利于后续销售环节的操作便利性,也能满足市场多样化需求。
以上内容仅为部分重点条款解析,具体实施时还需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DB6109T 308.2-2024《富硒香菇 第2部分:栽培技术规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