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化妆品修护功效测试的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结果评价及报告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化妆品修护功效的定量和定性评估,不适用于特殊用途化妆品和其他相关产品的修护功效评价。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fficacy Testing of Cosmetic Repair Fun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73
国际标准分类号:71.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T 1815-2024《化妆品修护功效测试技术规范》是陕西省发布的关于化妆品修护功效评价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术语和定义
标准明确了“修护”是指化妆品通过改善皮肤屏障功能、缓解刺激反应等作用促进皮肤状态恢复的过程。这一定义为后续测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确保测试活动围绕化妆品对皮肤修护效果展开。
测试原理
测试基于化妆品使用前后皮肤状态的变化来评估其修护功效。具体包括皮肤屏障功能指标如经皮水分流失(TEWL)、皮脂含量以及皮肤敏感性指标如红斑指数等的变化情况。这些指标能够直观反映化妆品是否具有改善皮肤屏障、减轻刺激的效果。
受试者选择
受试者应符合以下条件:年龄在18至60岁之间,无皮肤病史,无化妆品过敏史,且近一个月内未使用任何可能影响皮肤状态的药物或化妆品。标准还要求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说明试验目的、过程及可能的风险。合理的选择标准有助于保证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测试方法
1. 实验设计:采用自身对照法,即同一受试者不同部位分别涂抹待测样品与空白对照品。
2. 测试部位:通常选择前臂内侧作为测试区域,该部位皮肤较薄且易于操作。
3. 测试周期:一般设置为期四周的测试期,期间定期记录数据。
4. 数据采集:利用专业仪器测量相关生理参数,如TEWL值、皮脂含量、红斑指数等,并由专业人员观察皮肤外观变化。
结果判定
依据测试前后各指标的变化幅度来判断产品的修护功效。例如,若TEWL值显著下降且红斑指数降低,则可认为产品具备较好的修护效果。此外还需综合考虑受试者的主观感受,如舒适度、滋润感等。
注意事项
测试过程中需严格控制环境因素,保持恒定的温度湿度条件;同时避免外界干扰如光照、风速等对测试结果造成影响。另外,在整个测试期间应密切监测受试者的身体状况,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试验并采取相应措施。
以上是对DB61/T 1815-2024中关键内容的深度解析,希望对从事化妆品研发及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