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佛甲草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种子与种苗、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佛甲草的栽培与管理。
Title:Cultivation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edum linea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717-2024 佛甲草栽培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佛甲草栽培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在“术语和定义”部分,明确了佛甲草的概念及其生物学特性。佛甲草是一种多年生常绿植物,具有较强的耐旱性和适应性。这一定义为后续栽培提供了理论基础。
“品种选择”章节强调了选用抗逆性强、生长健壮的优良品种的重要性。这有助于提高佛甲草的产量和品质,同时增强其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
关于“育苗技术”,标准指出应采用无性繁殖方式,如扦插法。具体要求包括:插穗长度约5-8厘米,剪取时保留顶部叶片2-3片,插入基质深度约为插穗长度的三分之一。这样的操作可以保证较高的成活率。
“田间管理”部分提到,佛甲草喜光但忌强光直射,因此需要适当遮阴处理。此外,灌溉应遵循“见干见湿”的原则,即土壤表面干燥后再浇水,避免积水导致根部腐烂。
“病虫害防治”方面,提倡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法。例如定期清理田间杂草,减少病虫害滋生环境;一旦发现病害,应及时清除受害植株,并使用生物农药进行喷洒。
最后,“采收与加工”环节规定了最佳采摘时间为每年春季或秋季,此时佛甲草的有效成分含量较高。采收后需立即进行初步处理,如清洗、晾晒等,确保产品质量。
以上内容是对《DB41/T 2717-2024 佛甲草栽培技术规程》部分内容的解读,旨在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促进佛甲草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