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奶牛生态养殖的场地选择、设施要求、饲料管理、繁殖技术、疫病防控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奶牛生态养殖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Ecological Dairy Cow Farming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709—2024《奶牛生态养殖技术规范》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奶牛生态养殖的地方标准。该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减少奶牛养殖对环境的影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障牛奶质量安全。以下选取了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选址与布局
标准规定奶牛养殖场应远离居民区、工业区和主要交通干线至少500米以上,并且要避开饮用水源保护区及地下水补给区。场区内功能分区明确合理,主要包括生产区、生活区、粪污处理区等。其中,生产区位于上风向或地势较高处,以利于通风换气和排水。
二、饲养管理
在饲料配制方面,提倡使用本地可获得的优质牧草作为基础日粮,并适当添加精料补充料。要求粗饲料中至少包含30%以上的青绿多汁饲料,同时确保全混合日粮(TMR)配方均衡。对于泌乳牛群,每日每头牛需提供不低于16公斤干物质的日粮量。
三、环境保护
为控制废弃物排放,标准提出建立完善的粪便收集系统,将固体与液体分离后分别处理。固体部分可以堆肥制作有机肥料;液体部分则经过厌氧消化产生沼气后再用于发电或者供热。此外还强调定期清理牛舍内的排泄物,保持良好的卫生条件。
四、疾病防控
养殖场应制定详细的免疫程序,按照国家规定的强制免疫病种及时接种疫苗。同时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牛舍内外环境、用具设备以及工作人员的手部清洁。一旦发现疑似患病个体,立即隔离诊治并上报当地兽医主管部门。
五、监测评估
为了持续改进养殖模式,本标准建议定期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经济效益分析。具体内容涵盖空气质量检测、土壤肥力变化趋势跟踪以及周边社区满意度调查等方面。通过这些数据反馈,不断优化管理模式和技术手段。
总之,《奶牛生态养殖技术规范》从多个维度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指南,不仅有助于提升奶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也为推动整个畜牧业绿色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