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花生白绢病绿色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农业措施、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化学措施及监测与评估。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花生白绢病的绿色防控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Gree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anut White Shanking Disease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693-2024 花生白绢病绿色防控技术规程》是一项河南省地方标准,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绿色防控措施有效控制花生白绢病的发生与危害。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标准中明确了“花生白绢病”是指由土壤中的病原菌引起的花生根茎部病害,其典型症状为根茎基部出现白色绢丝状菌丝体。这一定义有助于准确识别病害类型,为后续防控提供依据。
二、防控原则
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提倡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要求优先使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等非化学手段,在必要时辅以高效低毒的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三、农业防治
1. 选用抗病品种:推荐种植经过审定并具有较强抗病性的花生品种,如豫花系列。
2. 合理轮作:建议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制度,避免连作。特别是要避免与豆科作物连作。
3. 种子处理:播种前应对种子进行精选和消毒处理,可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拌种等方式。
4. 加强田间管理:包括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保持适宜的种植密度,合理施肥灌溉等措施。
四、生物防治
鼓励利用有益微生物对病原菌进行拮抗作用。例如可以施用木霉菌制剂,在发病初期喷洒于植株基部,形成保护屏障阻止病原菌侵入。
五、化学防治
当病害发生达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选用高效低毒的杀菌剂进行喷雾或灌根处理。但需注意严格遵守安全间隔期规定,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六、监测预警
建立健全病害监测体系,定期开展田间调查,掌握病情动态变化情况。一旦发现病害迹象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
七、培训指导
各级农业技术服务机构应当加强对农户的技术培训工作,普及相关知识技能,提高他们应对病害的能力水平。
八、档案记录
要求各生产单位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详细记载各项防控措施实施过程及效果评价等内容,以便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优化方案。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DB41/T 2693-2024》从多个角度出发构建了一个较为完善的绿色防控体系框架,对于保障花生产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