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切花芍药设施栽培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条件、品种选择、育苗技术、定植管理、病虫害防治及采收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范围内切花芍药的设施栽培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cility Cultivation of Cut Peon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686-2024《切花芍药设施栽培技术规程》是河南省地方标准,规定了切花芍药在设施栽培中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设施搭建、种苗繁育、田间管理、采收与分级、病虫害防治以及档案管理等要求。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3.1 设施类型
本标准明确了温室和大棚两种主要设施类型。温室主要用于早春催花和反季节生产,需具备良好的保温性能;大棚则用于春秋两季的常规生产,强调其透光性和通风性。这一规定确保了不同季节和气候条件下切花芍药的正常生长。
5.2 品种选择
推荐使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品质优良且市场需求大的品种。如‘粉玉奴’、‘红绣球’等。选择适宜本地气候条件的品种对于提高产量和质量至关重要。
6.1 种苗繁育
种苗繁殖采用分株法或组织培养法。分株繁殖应在秋季进行,确保母株健康无病虫害;组织培养则需严格控制培养基成分及温度湿度,以保证成活率。优良的种苗是高产优质的基础。
7.2 田间管理
包括土壤管理、水肥管理和植株调整三个方面。土壤应保持疏松肥沃,定期施用有机肥料并适时追加氮磷钾复合肥料。合理修剪枝叶有助于通风透光,促进开花。
8.1 采收与分级
切花芍药的最佳采收时间为早晨露水干后至中午前,剪取含苞待放的花蕾,长度为40cm左右。分级依据花朵直径大小分为特级(≥12cm)、一级(10-12cm)和二级(8-10cm)。科学合理的采收方式可以提升产品档次。
9 病虫害防治
提倡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物理方法如设置防虫网、黄板诱杀等;生物方法利用天敌控制害虫数量;化学药剂仅作为辅助手段,并严格执行安全间隔期。健康的植株才能持续稳定地提供高质量切花。
以上内容涵盖了从种植准备到后期处理的关键环节,遵循这些规范能够有效指导切花芍药的设施栽培实践,帮助从业者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