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小麦田多花黑麦草综合防控的术语和定义、防控原则、监测与预警、农业措施、物理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及效果评价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小麦田多花黑麦草的综合防控工作。
Title:Comprehensive Control Technology Specification for Multiple-flowered Rye Grass in Wheat Fiel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T 2678-2024《小麦田多花黑麦草综合防控技术规范》是河南省针对小麦田间多花黑麦草这一恶性杂草制定的技术标准。以下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防控原则
标准强调“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这意味着在防控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化学防治,还要结合农业措施、物理方法等手段,形成多层次的防控体系。例如,在播种前应彻底清除前茬作物残留物,减少多花黑麦草种子库。
检测与预警
要求每年对小麦田进行两次以上的杂草监测,特别是春季和秋季。监测内容包括多花黑麦草的发生面积、密度及生长阶段。一旦发现多花黑麦草达到防治指标(每平方米超过30株),应及时采取措施。这有助于早期发现问题并迅速响应,避免杂草扩散。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该标准中重点提及的部分。推荐使用高效低毒的除草剂如氟唑磺隆或甲基二磺隆,并且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施用。此外,强调了轮换用药的重要性,以防止杂草产生抗药性。对于重发地块,可采用土壤封闭处理结合苗后茎叶喷雾的方式进行双重控制。
农业管理措施
提倡合理轮作制度,避免连续种植小麦导致病虫害累积。同时建议增施有机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小麦自身的抗逆能力。另外,在整地时要确保土地平整,以便后续灌溉均匀,减少杂草滋生的机会。
生物防治
虽然目前生物防治手段尚未成为主流,但标准鼓励探索利用天敌昆虫或者微生物制剂来抑制多花黑麦草的生长。比如某些特定的真菌可以寄生在多花黑麦草上,从而降低其竞争力。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小麦田多花黑麦草综合防控技术规范》不仅提供了具体的防控技术和操作流程,还体现了生态友好型农业的发展方向。它为农业生产者提供了一套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案,有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