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田土壤健康保育的基本原则、技术措施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农田土壤的健康管理和保育工作。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Farmland Soil Health Conserv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2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110T 73-2024农田土壤健康保育技术规程》是河南省针对农田土壤健康保护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规范。以下选取其中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1. 土壤有机质提升措施:该规程明确要求通过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作物等手段逐年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具体规定每年每公顷施用腐熟农家肥不少于30吨或商品有机肥6000公斤,同时强调绿肥作物种植面积应占耕地总面积的10%以上。这主要是基于土壤有机质对改善土壤结构、增强保水保肥能力以及促进微生物活动的重要性。
2. 化肥减量增效技术:规程提倡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合理确定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肥料用量。特别指出氮肥施用量不得超过推荐量的80%,并鼓励使用缓释肥料和控失肥料以减少流失。此举旨在平衡作物需求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防止过量施肥导致面源污染。
3. 土壤酸化治理方案:对于pH值低于5.5的酸性土壤,规程建议采取石灰中和法进行改良,初次施用时每公顷施加生石灰1500-2250公斤,并结合长期施用有机物料逐步恢复土壤酸碱平衡。此外还提到可选用硅钙镁肥作为辅助材料,既能调节土壤酸度又能补充微量元素。
4. 轮作休耕制度实施:为避免连作障碍及地力衰退问题,规程提出实行粮豆轮作、水旱轮作等多种形式的轮作模式。在重茬严重地区需安排适当比例的休耕期,一般情况下三年内至少有一年不种植任何作物,期间可通过深耕翻压杂草根系等方式促进土壤自然恢复。
5. 土壤污染防治策略:规程严格限制重金属超标区域种植食用农产品,并要求定期监测土壤重金属含量变化趋势。一旦发现镉铅砷汞铬等有害元素超标,则必须停止相关地块农业生产活动直至达标为止。同时鼓励使用生物炭吸附剂固定土壤中的污染物,降低其向植物体内迁移的风险。
这些条文反映了当前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对于农田土壤健康管理的基本要求,有助于指导各地因地制宜开展科学有效的土壤保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