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田氮磷面源污染源头减控的技术要求、实施措施和管理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农田氮磷面源污染的防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ource Reduction and Control of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Non-point Source Pollution in Farmland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6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农田氮磷面源污染源头减控技术规程 DB4110T 74-2024》是河南省发布的关于控制农田氮磷流失、减少面源污染的技术指导文件。以下对其中的关键条款进行深度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规程适用于河南省内所有种植业活动,特别是那些容易造成氮磷流失的地区。规程明确了其适用范围,有助于确保在不同区域都能采取针对性措施来减少污染。
二、术语和定义
规程中对“面源污染”、“氮磷流失”等专业术语进行了明确界定。例如,“面源污染”是指由于降水或灌溉水流带走土壤颗粒、有机物及化学物质而产生的环境污染。这些定义为后续具体技术要求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基本原则
规程强调了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并提出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方案。这表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需要结合地域特点灵活调整策略,不能一刀切。
四、监测与评估
要求定期开展农田生态环境状况调查,建立长期观测点,收集相关数据用于分析氮磷流失情况。同时规定了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监测点位以及数据处理方法,这对于准确掌握污染现状至关重要。
五、技术措施
1. 施肥管理:提倡精准施肥,避免过量施用化肥。规程建议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作物需求确定最佳施肥量,并且鼓励使用缓释肥料以减少养分流失。
2. 排灌系统优化:改善田间排水设施,防止积水导致养分淋溶;同时加强灌溉用水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3. 土壤改良:通过增施有机肥、种植绿肥等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从而增强土壤吸附能力,降低氮磷流失风险。
4. 植被覆盖:在非耕作季节保持一定比例的土地植被覆盖度,如种植冬小麦或其他耐寒植物,可有效拦截径流携带的污染物。
六、监督管理
明确了各级政府及相关机构的责任分工,包括制定相关政策法规、监督检查执行情况等。此外还提到要建立健全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各方交流合作,共同推进污染防控工作。
七、培训与宣传
为了使上述各项措施得到有效落实,规程特别重视教育培训工作,要求面向农民普及科学种田知识,提高环保意识;并通过媒体等多种渠道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
综上所述,《农田氮磷面源污染源头减控技术规程 DB4110T 74-2024》从多个角度出发,为河南省乃至全国范围内类似问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