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生活垃圾填埋场搬迁的基本原则、前期准备、搬迁实施、环境监测与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深圳市行政区域内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搬迁工作及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location of Municipal Solid Waste Landfills
中国标准分类号:Z 74
国际标准分类号:13.03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03/T 463—2024《生活垃圾填埋场搬迁技术规范》是深圳市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该标准对生活垃圾填埋场搬迁的全过程进行了系统性规定,包括搬迁前准备、搬迁实施以及搬迁后管理等环节。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1. 搬迁前准备
# 1.1 环境影响评估
标准要求在搬迁前必须进行全面的环境影响评估。这一步骤旨在识别搬迁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评估内容应涵盖土壤污染、地下水保护及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等方面。例如,第5.1条明确规定,评估报告需由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编制,并提交至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
# 1.2 技术方案设计
根据第5.2条,搬迁技术方案的设计应当基于科学合理的规划原则。具体来说,设计方案需要考虑填埋场现状、搬迁目的地条件以及未来使用需求等因素。此外,还需确保设计方案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
2. 搬迁实施
# 2.1 填埋物处理
在搬迁实施阶段,对于填埋物的处理至关重要。第6.1条规定,所有可回收利用的物质都应被分离出来并妥善处置;不可回收的部分则需按照规定程序进行无害化处理。同时,任何有毒有害物质均不得直接转移至新址,而应采用安全的方式销毁或封存。
# 2.2 场地清理与修复
第6.3条指出,在完成填埋物清运之后,原场地必须经过彻底清理和必要的生态修复工作。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恢复土地功能,还能有效防止二次污染的发生。修复措施可以包括植被重建、土壤改良等手段。
3. 搬迁后管理
# 3.1 监测体系建立
为了长期跟踪搬迁后的环境状况,标准强调了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的重要性。第7.1条提到,监测内容至少应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变化以及生物多样性情况等内容。监测频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但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全面检查。
# 3.2 应急预案制定
鉴于突发事件的可能性,第7.2条要求编制详细的应急预案。预案中应明确应急响应流程、责任分工以及所需资源清单等内容。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能够迅速启动相应措施以减少损失。
通过上述解读可以看出,《生活垃圾填埋场搬迁技术规范》为保障生活垃圾填埋场搬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明确指导。各相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操作,确保整个搬迁过程既高效又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