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林下灵芝仿野生栽培的环境要求、栽培技术、管理措施、采收与加工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在广东省内进行的林下灵芝仿野生栽培及其相关活动。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Wild-Simulated Cultivation of Lingzhi under Fores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4414/T 35-2024《林下灵芝仿野生栽培技术规范》是广东省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和规范林下灵芝的仿野生栽培。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选址与场地准备
条文: 选择海拔300米至800米之间、坡度小于25度的山地或丘陵地带,要求土壤pH值在5.0至6.5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2%,且排水良好。
解读: 这一条明确了灵芝栽培的理想环境条件。高海拔有助于提高昼夜温差,有利于灵芝菌丝体的生长和子实体的发育。适宜的坡度可以避免积水,减少病害发生的风险。土壤的酸碱度和有机质含量直接影响灵芝的生长质量,因此需要严格控制这些参数。
菌种选择与接种
条文: 应选用经过国家认证的优良品种,接种前需对菌种进行检测,确保无杂菌污染。
解读: 菌种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栽培的成功率和产量。选用经过认证的优良品种能够保证灵芝的品质和产量。接种前的检测步骤至关重要,可以有效防止杂菌污染,降低栽培失败的风险。
栽培管理
条文: 定期检查栽培场地的湿度和温度,保持空气相对湿度在70%至90%之间,温度控制在20℃至30℃范围内。
解读: 灵芝生长对环境条件非常敏感,湿度和温度的控制是栽培成功的关键。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影响灵芝的生长,而温度范围则是其最适生长区间。定期监测并调整这些参数,有助于维持灵芝的良好生长状态。
病虫害防治
条文: 优先采用物理和生物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如使用防虫网、诱虫灯等工具,以及引入天敌昆虫。
解读: 化学农药的使用可能会影响灵芝的品质和安全性,因此标准提倡使用物理和生物方法来防治病虫害。这些方法不仅环保,还能有效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保障灵芝产品的安全性和质量。
收获与加工
条文: 子实体完全成熟后即可收获,采收时应避免损伤菌柄,收获后的灵芝应及时晾晒或烘干处理。
解读: 及时收获成熟的灵芝子实体可以确保其药用价值的最大化。采收过程中要注意保护菌柄,以免影响后续的加工和销售。晾晒或烘干是常用的加工方式,能够延长灵芝的保存时间,保持其品质。
通过以上条文的解读可以看出,DB4414/T 35-2024标准为林下灵芝的仿野生栽培提供了全面的技术指导,从选址到收获每个环节都有明确的要求,有助于提高灵芝的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强调了环境保护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