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老年人跌倒高危人群风险评估、干预措施及管理流程的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医疗机构、养老机构、社区服务机构以及相关组织对老年人跌倒高危人群的风险管理。
Title:Risk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Elderly Fall High-risk Popula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C04
国际标准分类号:11.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5/T 1118-2024 老年人跌倒高危人群风险管理规范》是江苏省苏州市制定的一项地方性技术规范,旨在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措施降低老年人跌倒的风险。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一、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明确了“跌倒”、“跌倒高危人群”等关键概念。“跌倒”是指身体的任何部位意外触及地面或其他低于站立平面的表面,而“跌倒高危人群”则是指具有至少一种跌倒危险因素且需要特别关注的老年人群体。这一定义为后续的风险评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
二、风险评估流程
标准要求对老年人进行系统的风险评估,包括但不限于健康状况、生活环境、日常活动能力等方面。例如,在健康状况方面,应重点关注慢性疾病如帕金森病、糖尿病等可能导致平衡障碍或视力下降的病症。对于生活环境,需检查家中是否有防滑垫、扶手等安全设施。日常活动能力则涉及步态稳定性及反应速度等内容。通过全面细致的风险评估可以更准确地识别出潜在的跌倒隐患。
三、干预措施
针对已确定的高危因素,标准提出了具体的干预策略。比如,对于患有神经系统疾病的老人,建议定期接受康复训练以改善肌肉力量与协调性;而对于视力不佳者,则推荐佩戴合适的眼镜并保持室内光线充足。此外,还强调了家庭成员或护理人员培训的重要性,他们应当掌握基本急救知识以及如何协助老人正确使用助行器具。
四、监测与反馈机制
建立完善的监测体系有助于及时发现并处理新出现的问题。标准指出,医疗机构应当定期跟踪随访每位接受过风险管理服务的老年患者,收集其最新的健康信息,并据此调整个性化方案。同时鼓励家属参与到整个过程中来,共同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
以上就是对DB3205/T 1118-2024中几个核心内容的深度解析,希望能为广大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提供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