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基本要求、工程防护措施、个人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监护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的职业病危害防护工作。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Occupational Disease Hazard Protection in Lithium-ion Battery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中国标准分类号:C5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10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4/T 1065-2024《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技术规范》是江苏省常州市发布的一项地方标准,旨在指导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有效防控职业病危害。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
厂区布局与车间设计
标准要求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的厂区应合理布局,生产区域与生活区域分开设置,并确保有毒有害作业场所与其他作业场所隔离。特别强调了在车间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工艺流程,避免交叉污染和人员混杂。例如,注液工序应当单独设立密闭空间,并配备独立的通风系统,以防止有机溶剂挥发对员工健康造成威胁。
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
企业需定期对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评估。对于粉尘、噪声、高温以及化学物质如电解液等,都设定了具体的监测频率和技术要求。比如,每半年至少开展一次全面的职业卫生检测,并将结果存档备查;当生产工艺或设备发生变化时,应及时重新评估。
防护设施配置
针对不同工序的特点,标准明确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在涂布、辊压环节,应安装高效的除尘装置;在分容化成阶段,则需要采用局部排风罩来控制气体扩散。此外,所有可能接触到危险化学品的操作岗位均须提供个人防护用品(PPE),包括但不限于防毒面具、耐酸碱手套及防护眼镜等。
应急预案与培训
为应对突发状况,企业必须制定详细的应急救援预案,涵盖泄漏处理、中毒急救等内容,并组织员工参与演练。同时,每年至少开展两次针对全体员工的职业卫生知识培训,使大家了解相关法律法规、自身权益保护方法以及紧急情况下如何自救互救。
定期体检制度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企业应当安排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接受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体检项目需根据实际接触的危害因素确定,比如血液常规检查用于筛查苯系物暴露情况,肺功能测试则适用于长期吸入粉尘者。检查结果将作为调整工作岗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深入解析可以看出,《锂离子电池制造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技术规范》不仅涵盖了从硬件设施到软件管理的全方位内容,还特别注重预防为主的理念,在保障劳动者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同时促进了行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