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黑皮鸡枞菌生产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栽培设施、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采收与贮运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黑皮鸡枞菌的生产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Black Chicken Truffle Production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99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203T 1059—2024 黑皮鸡枞菌生产技术规程》是一部专门针对黑皮鸡枞菌生产的规范性文件,旨在通过标准化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提升产品质量和产量。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菌种选择与质量控制
标准原文: “选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高产优质的黑皮鸡枞菌菌种。”
解读: 在黑皮鸡枞菌的生产过程中,菌种的选择至关重要。优质的菌种应具备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以及对环境变化的良好适应性,同时能够实现高产。这不仅关系到初期种植的成功率,还直接影响后期的经济效益。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当优先考虑那些经过专业机构鉴定并认证过的菌种,并定期检测其纯度与活力。
2. 栽培基质配比
标准原文: “栽培基质由稻草、玉米芯、木屑等按比例混合而成,其中稻草占40%-50%,玉米芯占20%-30%,木屑占20%-30%。”
解读: 合理的基质配比是保证黑皮鸡枞菌健康生长的基础。不同成分的比例会影响基质的通气性、保水性和养分供给情况。例如,稻草提供了必要的碳源,而玉米芯和木屑则补充了氮源和其他微量元素。通过精确控制各成分的比例,可以优化基质结构,促进菌丝体的快速发育。
3. 环境条件管理
标准原文: “培养室温度维持在25℃至30℃之间,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解读: 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黑皮鸡枞菌生长的关键因素之一。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抑制菌丝的生长速度,甚至导致死亡;同样地,湿度过低会使得基质过于干燥,影响出菇效果;湿度过高又容易引发病害。因此,需要配备相应的温控设备和加湿装置来确保培养环境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4. 出菇管理措施
标准原文: “当菌盖完全展开且边缘开始反卷时即可采收。”
解读: 对于黑皮鸡枞菌来说,适时采收非常重要。过早采摘可能造成产量下降,而延迟收获则可能导致品质降低。通常情况下,判断是否适合采收可以通过观察菌盖的状态来进行。一旦发现菌盖完全展开并且边缘出现轻微反卷的现象,就应及时进行采摘,这样既能保证产品的鲜嫩度又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5. 病虫害防治原则
标准原文: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采取物理、化学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防控。”
解读: 面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病虫害威胁,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该加强日常巡查力度,及时发现潜在问题;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卫生管理制度,比如定期清洁培养场地、更换旧料等;最后在必要时可适当使用高效低毒的农药进行处理,但必须严格按照说明书剂量施用,避免残留超标影响食品安全。此外还可以利用天敌昆虫或者设置防虫网等方式来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频率。
以上就是关于《DB3203T 1059—2024 黑皮鸡枞菌生产技术规程》中部分核心内容的深入剖析。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执行该标准,从而推动整个行业朝着更加科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