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手工瓢漏马铃薯粉条加工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加工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质量控制、包装、贮存和运输等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马铃薯淀粉为原料,采用传统手工瓢漏工艺制作的马铃薯粉条的加工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Handmade Potato Noodles Processing by Piao Technique
中国标准分类号:XK 04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1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308T 366-2024 手工瓢漏马铃薯粉条加工技术规程》是一项针对手工制作马铃薯粉条的标准化文件,对原料选择、加工流程、质量要求等方面作出了明确规定。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详细解读:
1. 原料要求:标准明确指出,所使用的马铃薯需为新鲜、无病虫害且淀粉含量较高的品种。这不仅保证了最终产品的口感与品质,也体现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2. 清洗与粉碎:在原料处理阶段,要求将马铃薯彻底清洗干净,并通过机械或人工方式将其粉碎成浆状物。这一过程直接影响到后续淀粉提取的效果,因此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执行。
3. 沉淀与过滤:浆液经过一定时间的静置后进行多次沉淀和过滤,目的是去除杂质并获得纯净的淀粉乳。此环节对于提高成品纯度至关重要。
4. 成型与干燥:成型时要确保粉条粗细均匀;而干燥则需控制温度和湿度,避免因过快或过慢而导致产品质量下降。标准特别强调了自然晾晒优于人工烘干的原则,以保持传统风味。
5. 包装储存:成品应采用防潮、密封性能良好的包装材料,并存放在通风良好、阴凉干燥处。这样可以有效延长保质期,同时防止外界因素影响产品品质。
6. 检验方法:规定了包括感官检测、理化指标测定在内的多种检验手段,用于评估产品是否符合既定标准。这对于维护消费者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以上几个方面的详细解读可以帮助相关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本标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各项规定,从而生产出高品质的手工瓢漏马铃薯粉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