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畜禽副产品预制菜的术语和定义、原辅料要求、加工工艺、安全卫生要求、检验方法、包装、标签、运输与贮存等。本文件适用于以畜禽副产品为主要原料,经预处理、加工、包装等工序制成的预制菜肴类产品。
Title:Prepared Dishes with Livestock and Poultry By-products
中国标准分类号:X20
国际标准分类号:67.120.01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在食品行业,标准的更新往往意味着生产流程、质量控制和市场准入要求的变化。THNSPGYXH 007-2022《畜禽副产品预制菜》作为一项地方性团体标准,自发布以来在推动畜禽副产品深加工、提升资源利用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将聚焦该标准与旧版(如2019年或更早版本)之间的一项重要差异——即“原料来源及加工方式的界定”,并深入解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操作要点。
新老版本标准中,对“畜禽副产品”的定义存在明显变化。旧版标准中,畜禽副产品通常指肉类加工过程中产生的非主要食用部分,如头、蹄、内脏等,但未明确区分“可食用”与“不可食用”部分。而新版标准则进一步细化,明确指出“畜禽副产品”应为经过初步处理后可用于加工成预制菜的动物组织,且需符合国家食品安全相关法规要求。
这一变化的意义在于:一是提高了产品的可追溯性,确保企业在采购原料时有据可依;二是增强了消费者对产品安全性的信任感,避免因原料不明确导致的质量问题;三是为监管机构提供了更清晰的执法依据,便于对市场进行有效管理。
在实际应用中,企业需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必须建立完整的原料溯源体系,确保每一批次的畜禽副产品均有明确的来源信息,包括屠宰场、检疫证明、运输记录等。这不仅是满足标准要求,更是保障产品质量的基础。
其次,在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标准规定的工艺流程执行,特别是对清洗、杀菌、分割等关键环节进行严格控制。例如,对于内脏类副产品,需在加工前进行彻底清洗,并采用高温灭菌等方式降低微生物污染风险。
此外,标签标识也需符合标准要求,明确标注产品名称、原料组成、保质期、储存条件等信息,以便消费者做出合理选择。
总之,THNSPGYXH 007-2022 对畜禽副产品预制菜的规范,不仅提升了行业的整体水平,也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企业在遵循标准的同时,还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断优化生产工艺,提升产品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