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的基本原则、规划布局、设施配置、设计要求及管理与维护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范围内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
Title:Design Guidelines for Public Service Facilities in Urban Communitie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1
国际标准分类号:91.04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339-2024《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指南》是一项重要的地方标准,旨在指导城镇社区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与设计,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布局方面,该标准强调了“15分钟生活圈”的概念。这意味着居民从居住地步行或骑行不超过15分钟即可到达各类基本服务设施。具体要求包括:每个社区应设置至少一个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政务、文化、体育等多功能服务;幼儿园和小学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米,确保学龄儿童就近入学。
其次,关于设施规模与功能配置,标准指出不同规模的社区需配备相应数量及类型的设施。例如,对于人口在1万至3万人的社区,应设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少于800平方米,并配备全科医生工作室、预防保健室等功能区。此外,还应根据实际情况预留一定比例的弹性空间,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求。
再者,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上,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所有新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无障碍设计规范,包括但不限于坡道、电梯、扶手等设施的设置。特别提到的是,在老年人活动中心内应增设助浴间、紧急呼叫装置等特殊设备,满足老年群体的实际需要。
最后,标准还特别关注了绿色低碳理念的应用。提倡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手段,比如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雨水收集利用装置等,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同时鼓励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如智能停车引导系统、公共Wi-Fi覆盖等措施。
这些条文不仅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也反映了当前社会对可持续发展和人性化关怀的关注。希望各相关部门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营造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