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高层住宅建筑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的编制要求、内容框架以及演练的组织与实施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北京市行政区域内高层住宅建筑的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演练活动。
Title:Guidelines for the Preparation and Drill of Firefighting and Emergency Evacuation Plans for High-rise Residential Buildings
中国标准分类号:P65
国际标准分类号:13.2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2/T 1340-2024高层住宅建筑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编制及演练导则》是天津市发布的关于高层住宅建筑消防安全的重要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导则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入解读。
一、预案编制的基本要求
第5.1条规定,预案应包括基本情况、火灾危险性分析、组织机构及职责分工等内容。这表明预案不仅要有详尽的基础信息,还需明确各方责任,确保一旦发生火情能够迅速响应。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
根据第5.2条,高层住宅建筑应建立由物业管理人员、保安人员以及志愿消防队组成的三级灭火救援指挥体系。其中物业经理担任总指挥,负责整体协调工作;各部门负责人分别承担具体任务执行。这种架构有利于整合资源,在紧急情况下形成合力。
三、应急处置程序
第6.1条指出,当发现初期火灾时,现场工作人员应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人员撤离至安全区域。同时利用现有的消防设施控制火势蔓延。这一规定强调了快速反应的重要性,为后续专业力量到场争取宝贵时间。
四、疏散引导措施
第7.2条特别提到,对于行动不便者如老人小孩等特殊群体要安排专人护送离开危险地带。此外还要求设置明显标识指引逃生路线,避免因恐慌导致混乱。这些细节考虑到了实际情况中的复杂因素,有助于提高疏散效率。
五、定期演练制度
按照第8.1条的要求,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全面演练活动,涵盖所有可能遇到的情形。通过模拟实战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并及时修订完善。只有经过反复实践验证过的方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六、培训教育机制
第9.3条强调对全体员工进行周期性的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内容涵盖报警方式、灭火器材使用方法等基本技能。只有当每个人都具备相应的自救互救能力时,整个系统的安全性才会得到根本保障。
以上几点只是本导则众多条款中的冰山一角,但它们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框架体系。希望各相关单位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共同维护高层住宅建筑内的公共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