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酿酒葡萄病虫害防治的原则、综合防治措施、主要病虫害识别及防治方法和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陕西省内酿酒葡萄种植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st and Disease Control of Wine Grape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6110T 50-2024《酿酒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是针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特色制定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酿酒葡萄种植过程中科学有效地开展病虫害防治工作。以下从规程的重要条文中选取关键内容进行详细解读。
1. 病虫害预测预报
规程要求: 每年春季和秋季应分别进行一次全面的病虫害调查,建立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在关键生长期如萌芽期、开花期、果实膨大期等阶段,要重点监测霜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及蓟马、蚜虫等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动态。
解读: 这一条款强调了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通过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潜在威胁,为后续防控措施提供依据。例如,在萌芽初期若发现有霜霉病孢子囊存在,则可提前喷洒保护性杀菌剂;而当蓟马数量达到一定阈值时,则需采取化学或生物手段加以控制,避免其对新梢生长造成损害。
2. 综合防治原则
规程规定: 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优先采用农业措施(如合理修剪、清洁田园)、物理方法(如黄板诱杀)以及生物农药来替代传统化学药剂使用频率较高的方式。
解读: 这一原则体现了现代绿色农业的发展趋势。比如通过合理调整株行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能够有效减少病原菌滋生环境;利用昆虫信息素干扰成虫交配降低种群密度;选用苏云金杆菌等高效低毒生物制剂代替高残留有机磷类药物,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能提高果实品质。
3. 关键时期用药指南
规程指出: 对于霜霉病,在降雨频繁季节每隔7天左右喷施一次甲霜灵锰锌悬浮剂;针对白粉病则可在发病初期选用三唑酮乳油进行处理;炭疽病防治宜选择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并且所有农药间隔期不得少于14天。
解读: 此部分明确了不同病害的最佳防控时机与推荐药剂组合。以霜霉病为例,由于其传播速度快且易受湿度影响,因此需要保持连续作业才能确保效果;而炭疽病属于后期侵染型疾病,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将难以挽回损失。此外还特别强调了安全间隔期的重要性,这关系到最终收获产品的安全性问题。
4. 生态友好型管理模式
规程提倡: 在园区内设置一定比例的蜜源植物带作为天敌栖息地,同时鼓励农户参与有机认证项目,逐步实现全程无公害生产目标。
解读: 设置蜜源植物带有助于吸引瓢虫、草蛉等捕食性昆虫,它们是许多害虫的自然天敌。这种生态调控策略既减少了化学干预需求又促进了生物多样性发展。另外,追求有机认证不仅是响应市场需求的表现,也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有效途径之一。
综上所述,《酿酒葡萄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为我们提供了系统化、规范化的工作框架,帮助从业者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田间情况。遵循上述指导思想并结合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方案,相信定能收获健康优质的酿酒葡萄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