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饲用谷子青贮的术语和定义、原料要求、青贮制作工艺、质量控制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饲用谷子的青贮生产及其相关技术指导。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Silage of Fodder Millet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623—2024《饲用谷子青贮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指导饲用谷子青贮的技术规范,以下是对该标准中一些关键条款的深度解读:
原料选择与收获
标准指出,用于青贮的谷子应在蜡熟期至完熟期之间进行收割。这一阶段的谷子干物质含量通常在30%-35%之间,既保证了足够的营养成分,又便于后续的青贮发酵过程。同时,要求谷子植株应无病虫害、无霉变现象,确保原料的质量。
切碎长度
根据标准规定,谷子在装填前需经过切碎处理,其长度控制在2-3厘米为宜。这样的切碎程度既能保证青贮原料充分压实,减少氧气残留,又能促进微生物发酵,提高青贮饲料的消化率和适口性。
装填与压实
在装填过程中,必须层层压实,尤其是边缘部分要特别注意。标准建议每层厚度不超过30厘米,并采用机械压实方式,以最大限度地排除空气,创造厌氧环境。此外,还强调了密封的重要性,要求封口严密,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导致腐败变质。
发酵与储存
青贮完成后,进入发酵阶段,此阶段需要保持温度在20℃左右,湿度适宜,一般持续45-60天即可开窖使用。在此期间,要注意定期检查窖体是否有裂缝或渗漏情况发生,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修补,避免影响整个青贮效果。
以上是关于DB15/T 3623—2024《饲用谷子青贮技术规程》中几个核心环节的具体说明,希望对从事相关工作的人员有所帮助。通过遵循这些科学合理的操作流程,可以有效提升饲用谷子青贮的质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畜牧业发展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