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饲用燕麦裹包青贮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种植管理、收获与加工、质量评价及储存运输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以燕麦为原料进行裹包青贮饲料的生产与质量管理。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Wrapped Silage of Oat as Animal Feed
中国标准分类号:B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1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饲用燕麦裹包青贮技术规程》(DB15/T 3624—2024)是一项专门针对饲用燕麦裹包青贮的技术规范,旨在指导生产者科学合理地开展燕麦青贮工作,提高青贮饲料的质量和营养价值。以下将选取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原料选择方面,标准明确要求选用生长良好、无病虫害的燕麦作为原料。具体来说,燕麦应在抽穗期至乳熟期收获,此时干物质含量应保持在25%到35%之间。这一规定确保了原料的新鲜度和养分含量,为后续加工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关于收割与切碎环节,标准指出收割后的燕麦应立即进行切碎处理,长度控制在2厘米左右。这样做不仅便于压实,还能有效减少植物细胞损伤,从而更好地保留营养成分。此外,还强调了切碎过程中要避免泥土混入,以防止污染。
第三,装填与密封是整个青贮过程中的重要步骤。标准建议使用专业的裹包机对切碎后的燕麦进行层层包裹,并且每层都要紧密贴合,不留空隙。同时,密封材料的选择也至关重要,必须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防水性能,这样才能保证内部环境处于厌氧状态,促进乳酸菌发酵。完成装填后,还需要检查密封是否完好,一旦发现破损应及时修补。
第四,储存条件直接影响到青贮效果的好坏。根据标准的规定,青贮窖或堆垛应该建在地势较高、排水通畅的地方,远离水源和污染源。温度控制在5℃至25℃范围内最为适宜,过高会导致有害微生物滋生,过低则会抑制有益菌群活动。湿度方面,则需要维持在70%至80%之间,过高易引发霉变,过低则不利于发酵。
最后,在取用时也有一套严格的操作流程。每次取用前都需先清理表面可能存在的杂质,然后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逐层剥离包装膜,尽量减少暴露时间。取用量应根据实际需求确定,不宜过多,以免造成浪费。
综上所述,《饲用燕麦裹包青贮技术规程》从原料选择到最终使用各个环节都做了详尽细致的规定,这对于提升饲用燕麦青贮的整体质量有着重要意义。希望广大从业者能够认真学习并严格执行该标准,共同推动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