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大兴安岭沿麓丘陵旱作区玉米秸秆覆盖条耕缓混施肥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作业要求、技术措施及管理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大兴安岭沿麓丘陵旱作区玉米种植中采用秸秆覆盖条耕结合缓混施肥的技术应用。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Corn Straw Coverage Strip Tillage and Slow-mixed Fertilization in the Hilly Dryland Area along the Foot of the Greater Khingan Mountains
中国标准分类号:B 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3616—2024《大兴安岭沿麓丘陵旱作区玉米秸秆覆盖条耕缓混施肥技术规程》是一项专门针对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沿麓丘陵地区旱作农业的规范性文件。这项规程结合了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特点,旨在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土壤质量,并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与环境保护。以下将选取规程中的几个关键条款进行深入解读。
一、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沿麓丘陵旱作区采用玉米秸秆覆盖条耕缓混施肥技术种植玉米的全过程管理。这意味着该规程不仅涵盖了从播种到收获的各个环节,还特别强调了在特定地理环境下的应用,如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水资源管理以及如何有效利用当地丰富的秸秆资源。
二、术语和定义
规程中对“玉米秸秆覆盖”、“条耕”、“缓混施肥”等核心概念进行了明确界定:
- 玉米秸秆覆盖:指将前茬作物(通常是玉米)产生的秸秆均匀地铺盖于田间表面,形成一层保护层。
- 条耕:是一种新型耕作方式,在保持一定耕层深度的同时,仅对播种带进行耕整,减少土壤扰动。
- 缓混施肥:指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在播种时一次性施入长效肥料并混合均匀的方法。
这些定义为后续操作提供了统一的标准,有助于确保不同实施主体之间能够准确理解并执行相同的技术要求。
三、技术要点
1. 秸秆处理
- 秸秆应经过粉碎处理,长度控制在5~10厘米之间。
- 施工前需将秸秆均匀撒布于地表,厚度以不超过15厘米为宜。
2. 条耕作业
- 使用专用机械完成条耕作业,行距设定为60~70厘米。
- 确保沟底平整且无明显石块或硬土块,以便种子顺利萌发。
3. 缓混施肥
- 按照目标产量确定肥料用量,推荐每公顷施用氮肥225~300公斤、磷肥90~120公斤、钾肥75~100公斤。
- 将上述肥料按比例混合后一次性施入播种沟内,并与土壤充分拌匀。
4. 播种规格
- 播种深度保持在3~5厘米范围内。
- 行距控制在45~55厘米之间,株距则视品种特性调整至18~22厘米。
5. 田间管理
- 出苗期注意检查幼苗健康状况,及时补种缺苗部位。
- 生长中期加强水分管理,特别是在干旱季节要适时灌溉,但避免积水造成烂根现象。
- 成熟期观察病虫害发生情况,必要时采取生物防治措施。
四、注意事项
- 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环保原则,不得随意丢弃废弃物。
- 遇到极端天气(如暴雨、冰雹等),应及时采取防护措施,减少损失。
- 定期监测土壤养分变化,适时调整施肥方案,保持土壤肥力平衡。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大兴安岭沿麓丘陵旱作区玉米秸秆覆盖条耕缓混施肥技术规程》是一部全面指导玉米种植的技术规范,它综合考虑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促进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