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农牧交错区乳用育成母牛饲养管理的技术要求,包括环境控制、饲料与营养、卫生防疫、日常管理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农牧交错区乳用育成母牛的饲养与管理。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Rearing and Management of Dairy Heifers in Agro-pastoral Transition Zone
中国标准分类号:B6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15/T 416—2024《农牧交错区乳用育成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是内蒙古自治区发布的关于乳用育成母牛饲养管理的重要标准。该标准对提高乳用育成母牛的生产性能、保障健康和促进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标准中明确了育成母牛的饲养原则,强调饲料应多样化且营养均衡,包括粗饲料、精饲料和青贮饲料等。其中规定粗饲料的日供给量不应低于体重的1.5%,以确保瘤胃健康和消化功能正常。同时,标准要求精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要达到14%-16%,矿物质和维生素也要充足供应,特别是钙磷比例要保持在1.2:1至1.5:1之间,这对于骨骼发育至关重要。
在饲养管理方面,标准提出了分阶段饲养的方法。育成期分为初生至6月龄、6月至18月龄两个阶段。对于初生至6月龄的犊牛,提倡采用全乳或代乳粉喂养,并逐步过渡到干物质采食,保证犊牛早期生长发育。而对于6月至18月龄的育成牛,则需加强运动锻炼,每天至少保证2小时以上的户外活动时间,以增强体质和适应能力。
此外,标准还特别强调了疫病防控的重要性,要求定期进行驱虫和疫苗接种,建立完善的档案记录制度,及时发现并处理异常情况。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降低疾病发生率,提高育成母牛的存活率和生产效率。
总之,《农牧交错区乳用育成母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为农牧交错地区的乳用育成母牛提供了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指导,有助于提升养殖水平,促进畜牧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