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中华鳖天然池塘生态养殖的场地选择、池塘准备、苗种放养、饲养管理、病害防治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安徽省范围内中华鳖的天然池塘生态养殖生产。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Ecological Pond Culture of Chinese Softshell Turtle in Natural Ponds
中国标准分类号:B51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3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中华鳖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水生动物,其天然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对于提高养殖效率、保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对DB3402/T 68—2024《中华鳖天然池塘生态养殖技术规程》中一些关键条文的详细解读。
1. 养殖环境要求
- 水质管理:规定了养殖用水的pH值应在7.5至8.5之间,溶解氧含量不得低于5mg/L。这一要求确保了中华鳖在适宜的水体环境中生长,避免因水质问题导致的健康问题。
- 底质处理:强调定期清除池塘底部的淤泥和残饵,保持池塘清洁。这有助于减少病原菌滋生,防止疾病传播。
2. 苗种选择与放养
- 苗种质量:要求选用健康无病害、活力强的中华鳖苗种,规格整齐一致。这样可以保证养殖群体的整体健康状况,提高成活率。
- 放养密度:建议每亩放养量控制在800至1000只左右。合理的放养密度既能充分利用池塘资源,又能避免因密度过高而引发的竞争压力和疾病风险。
3. 日常管理
- 投喂管理:提倡采用全价配合饲料为主,辅以新鲜小鱼虾等鲜活饵料。日投喂量应根据天气、水温及中华鳖摄食情况灵活调整,一般为体重的5%-10%。
- 巡塘检查:每天早晚各巡查一次池塘,观察中华鳖活动状态、水质变化以及是否有病害发生。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是日常管理的关键环节。
4. 疾病防控
- 预防为主:通过加强水质调控、合理投喂等方式增强中华鳖自身免疫力。同时,定期使用高效低毒药物对池塘进行消毒处理。
- 应急处置:一旦发现疾病迹象,立即隔离患病个体,并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案。同时,加强对整个养殖系统的监控,防止疫情扩散。
以上内容仅为该标准部分重要内容的简要说明,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需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相关措施,以达到最佳养殖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