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智能区域自动气象站的选址、建设要求、设备配置、数据采集与传输、运行维护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本文件适用于河南省内智能区域自动气象站的规划、建设和管理。
Title: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for Intelligent Regional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s
中国标准分类号:P53
国际标准分类号:07.06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智能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规范DB4105T 231—2024是河南省地方性技术标准,于2024年正式实施。该标准对智能区域自动气象站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对于提升区域气象观测能力和数据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以下将选取部分重要条文进行详细解读。
首先在选址方面,标准明确规定了站址应选在地势平坦、周围无高大障碍物遮挡的地方,并且要远离强电磁干扰源。这主要是为了确保气象要素采集的准确性和代表性。例如,风速风向传感器需要避免受到建筑物或树木等障碍物的影响,从而保证测量结果的真实可靠。
其次关于设备配置,标准指出自动气象站应当配备温度、湿度、气压、降水量、风速风向等基本观测项目。同时鼓励根据实际需求增加辐射、蒸发、土壤温湿度等扩展观测项目。这意味着除了常规气象参数外,还可以根据特定用途如农业气候监测、城市热岛效应研究等来选择性增配仪器设备。
再者在数据传输与存储上,要求采用有线或无线方式实现数据实时上传至中心平台,并且具备断点续传功能。数据记录精度至少达到0.1级,保存时间不少于两年。这一规定旨在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便于后续分析利用。
另外还特别强调了维护保养的重要性,建议每季度对所有设备进行全面检查校准一次,并定期清理传感器表面灰尘污垢。此外还应建立详细的运行日志档案,包括故障维修情况、更换部件信息等内容,以便追踪溯源。
最后在安全防护措施上,标准提出应当安装避雷装置以及防潮防水设施,确保极端天气条件下设备正常工作。同时还要制定应急预案,在发生自然灾害或其他突发事件时能够迅速响应处理。
综上所述,《智能区域自动气象站建设规范》从选址、设备选型到日常运维等多个环节都给出了具体指导原则,有助于推动我国基层气象服务体系建设迈向更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