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牡丹春季霜冻害的气象指标及等级划分方法。本文件适用于牡丹种植区春季霜冻害的监测、预警和评估。
Title:Meteorological Index of Spring Frost Damage for Peony
中国标准分类号:B 46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7/T 22-2024《牡丹春季霜冻害气象指标》是一项专门针对牡丹这种观赏植物在春季遭遇霜冻灾害时制定的气象指标规范。这项标准为评估和预测牡丹春季霜冻危害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指导牡丹种植业采取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以下将从标准中的关键内容出发,进行详细解读。
一、适用范围
该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内牡丹的栽培与保护工作,特别是针对春季低温霜冻对牡丹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这一定位明确了标准的应用地域和对象,为区域性农业生产和科研活动提供参考。
二、术语和定义
1. 霜冻:指地面或物体表面温度降至冰点以下,并导致植物组织结冰的现象。
2. 牡丹霜冻害等级:根据霜冻强度及其对牡丹造成的损害程度划分的不同级别,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三、气象观测要求
- 观测时间:每年春季(3月至5月),尤其是牡丹花期前后,需加强气象观测。
- 观测要素:包括最低气温、霜冻持续时间、降水量等。
- 观测频率:建议每日至少一次,遇特殊天气条件应加密观测次数。
四、牡丹霜冻害等级划分标准
1. 轻度霜冻害:日最低气温在0℃至-2℃之间,持续不超过6小时,牡丹植株部分嫩芽或叶片出现轻微损伤,不影响整体生长。
2. 中度霜冻害:日最低气温低于-2℃且高于-5℃,持续6至12小时,造成较多嫩芽、叶片枯萎甚至部分枝条受损。
3. 重度霜冻害:日最低气温低于-5℃,持续超过12小时,可能导致大量花朵败落,主干及主要分枝受到严重伤害,影响翌年的开花能力。
五、预防与应对措施
1. 提前预警:利用气象预报信息,在霜冻来临前采取覆盖保温材料等物理防护手段。
2. 灌溉调节:霜冻前适当增加土壤湿度,以提高地表温度,减少冻害发生几率。
3. 品种选择:优先选用抗寒性强的牡丹品种进行栽培。
4. 后期管理:一旦发生霜冻,应及时清理受害部位,促进新梢萌发,保证植株健康恢复。
六、评价方法
采用综合评分法对牡丹霜冻害情况进行评价,结合气象数据与实地调查结果,得出最终评价结论。评价结果可用于指导后续的园林管理和科研工作。
通过以上解读可以看出,《牡丹春季霜冻害气象指标》不仅为牡丹种植者提供了具体的防灾指南,还强调了科学监测的重要性,对于提升牡丹产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