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牡丹皮生产加工及追溯技术的术语和定义、产地环境要求、种植管理、采收与初加工、炮制工艺、质量控制、包装、标识、储存运输以及产品追溯体系的建立与管理。本文件适用于牡丹皮的规范化生产和质量追溯。
Title: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Peony Bark Production Processing and Traceability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7.08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7T 24-2024 牡丹皮生产加工及追溯技术规程》是山东省地方标准,规定了牡丹皮从种植、采收、加工到产品追溯的全过程技术要求。以下对部分关键条款进行解读。
一、种植环节
5.1 种植基地应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pH值6.5~7.5。这主要是因为牡丹喜光耐旱,适宜在疏松肥沃、通气性好的土壤中生长。
5.2 每年秋季施有机肥2000kg/亩作为基肥。合理施肥能促进根系发育,提高产量和质量。
二、采收加工
6.1 采收时间为每年9月至10月。此时皮层厚、有效成分含量高。
6.2 加工时将剥下的树皮置放于阴凉通风处晾晒至半干,然后卷成筒状。此方法可防止霉变并保持色泽。
三、追溯体系建立
8.1 应建立完整的生产档案,包括播种、施肥、病虫害防治等信息。这些记录有助于追踪产品质量。
8.2 产品包装上应标注追溯码,消费者可通过扫码查询产品的来源信息。这样可以增强消费者信心,打击假冒伪劣产品。
以上内容为企业在实际操作中提供了明确指导,确保牡丹皮的质量稳定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