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摘要:本文件规定了三倍体单体牡蛎苗种浅海筏式中间培育的场地选择、设施准备、苗种投放、培育管理、病害防控及收获等技术要求。本文件适用于山东省内三倍体单体牡蛎苗种的浅海筏式中间培育过程。
Title: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ntermediate Cultivation of Triploid Oyster Seedlings by Offshore Raft Culture
中国标准分类号:B53
国际标准分类号:65.020.20
封面预览
拓展解读
DB3710T 227-2024《三倍体单体牡蛎苗种浅海筏式中间培育技术规范》是山东省威海市发布的地方标准,旨在规范三倍体单体牡蛎的苗种培育过程。以下选取几个关键条款进行详细解读:
5.1 苗种来源与质量要求
原文:苗种应来源于具有资质的育苗场,且需符合GB/T 18409的要求。苗种规格整齐,无病害,活力强。
解读:这一条强调了苗种选择的重要性。首先,苗种必须来自有资质的育苗场,确保其合法性和专业性。其次,苗种的质量直接影响后续的培育效果,因此要求苗种符合国家标准GB/T 18409,该标准涵盖了海洋贝类苗种的基本要求。此外,苗种规格的整齐度和活力也是衡量标准之一,这些因素直接关系到养殖的成功率和产量。
6.1 浮筏结构设计
原文:浮筏主绳直径不小于20mm,副绳直径不小于10mm,每条浮绳间距为30cm至50cm,浮筏长度根据实际养殖海域条件确定。
解读:浮筏的设计直接影响牡蛎的生长环境。主绳和副绳的直径规定是为了保证浮筏的承载能力和抗风浪能力。合理的浮绳间距可以为牡蛎提供足够的空间生长,避免过于拥挤导致的生长不良。浮筏长度则需要根据具体的养殖海域条件来调整,如水深、水流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最终的设计方案。
7.1 放养密度
原文:放养密度建议为每平方米不超过100个个体。
解读:放养密度是养殖管理中的一个重要参数。过高的密度会导致牡蛎之间竞争资源,影响生长速度和健康状况;而过低的密度则会降低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建议的密度范围是在综合考虑牡蛎生长需求、水质条件以及经济效益后得出的最佳值。
8.1 日常管理
原文:每日巡查浮筏设施,检查是否有损坏情况,并及时修复;定期清理附着物,保持网笼清洁。
解读:日常管理和维护对于保证养殖系统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定期巡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还能预防潜在的风险。清理附着物则是为了防止因过多生物附着而导致网笼堵塞或破损,从而影响牡蛎的正常生长。
以上是对DB3710T 227-2024中部分重要条文的详细解读,希望能帮助从业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标准。